聯絡我們
所辦公室 / 博物館學組 行政助理|洪蕙妤 電話|06-6930100#2641 傳真|06-6930471 信箱|em1832@tnnua.edu.tw 位置|圖資大樓後棟1樓 |
所辦公室 / 古物維護組 行政助理|邱郁雯 電話|06-6930100#2670 傳真|06-6930521 信箱|em2601@tnnua.edu.tw 位置|古物維護組大樓1樓 |
余青勳 兼任助理教授
兼任助理教授
現職 | 臺南市美術館研究典藏部主任 | |
研究專長 | 藝術史與藝術理論、美術館理論與實務、藝術博物館學、臺灣美術史研究 | |
學歷 | 2007-2019.1 | 國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畢 |
1995.9-2001.1 | 德國弗來堡大學(Albert-Ludwigs-Universität Freiburg)藝術史學系碩士畢 | |
1994.9-1995.7 | 德國薩爾邦立大學(Universität des Saarlandes)進修德語 德語入學考試通過(PNDS) |
|
1990.9-1994.6 | 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畢 | |
經歷 | ||
2024.3 迄今 | 臺南市美術館展覽企劃部主任 | |
2023.7-2024.6 | 臺南市美術館研究典藏部主任 | |
2023.9-2024.1 | 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| |
2020.3-2023.6 | 臺南市美術館研究典藏部主任兼美科中心主任 | |
2019.3-2020.2 | 臺南市美術館研究典藏部副研究員兼主任、兼美科中心主任 | |
2018.9-2019.2 | 臺南市美術館研究典藏部資深專員 | |
2014.1-2018.9 | 高雄市立美術館助理研究員(研究組) | |
2013. 4-2014. 1 | 高雄市立美術館助理研究員(展覽組) | |
2010.8-2011.6 | 國立臺南大學通識中心兼任講師(近代美術史、視覺藝術概論) | |
2008.5-9 | 上海証大新美術館委託規劃案(賴香伶、余青勳) | |
2008.4 | 通過國際專案經理人認證(IPMA Level D, Certified Project Management Associate (Serial No.: TH2008T00282)) | |
2008. 4.26-27 | 文化總會主辦、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與文化政策管理研究所策劃執行,「文化的力量:歐洲經驗與臺灣躍起 文化政策與文化首都國際論壇」策劃人 | |
2007.9-2011.7 | 東吳大學歷史系及通識中心兼任講師(西洋藝術史、西洋藝術概論) | |
2007.8.11-12 | 台北當代藝術館委託策劃「V2_特區:動態媒體國際論壇」委託籌劃人 | |
2006.1 –2007.3.31 | 財團法人廣達文教基金會教育推廣組組長、研究發展組組長 | |
2002.9-2005.12.31 | 台北當代藝術館教育推廣組助理研究員 | |
2001.2-2002.8 | 國立故宮博物院數位典藏子計劃—書畫數位典藏專任研究助理 | |
1999.7-9 | 德國波昂市立美術館(Kunstmuseum Bonn)實習 | |
1998.8-9 | 德國斯陶芬古董拍賣公司(Auktionshaus Staufen)助理 | |
1997.8-9 | 德國巴登符騰堡邦立美術館卡斯魯美術館(Badische Landesmuseum Karlsruhe)實習 | |
近期展覽 |
2022-2023 | 臺灣當代女性藝術展 |
2021 | 黑水鉤─清代書畫展 | |
近期發表
|
1. 審查文章 | |
2023 | 〈設展實踐與反思:以臺南市美術館「SHERO:臺灣當代女性藝術展」為例〉,《臺灣美術》第124期(2023.03),頁76-101。 | |
2022 |
Facing Golcalization: A Case Study of Tainan Art Museum“Praying Tribute to Gods-The Art of Folk Belief”, The Journal of Asian Arts & Aesthetics, No. 8 (2022.12), pp. 93-110. |
|
2022 | 〈臺灣人文風景印記:論林智信《迎媽祖》和《寶島芬芳》作品中的集體記憶〉,《史物論壇》第29期(2022.12),頁75-98。 | |
2020 | 〈聆聽「她」的聲音:論洪素珍「世間女子(高雄篇)」作品中的女性主體性〉,《視覺藝術學報》第15期(2020.12),頁84-99。 | |
2020 | 〈論藝術博物館蒐藏的意義〉,《南美館學刊》創刊號(2020.10),頁68-91。 | |
2019 | 〈藝術博物館之蒐藏與知識體系之研究:以高雄市立美術館為例〉,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論文,2019。 | |
2. 一般性文章 | ||
2022 | 〈展覽實踐在地美術史:以臺南市美術館「向眾神致敬—宮廟藝術展」為例〉,《意義創造的載體:探索博物館策展》(臺北:藝術家出版社),頁83-98,2022。 | |
2021 | 〈畫出心中所見—解開戰爭與歷史繪畫的秘密〉,《覓南美》第12期(2021.04),頁 47-50。 | |
2020 | 〈不矯飾的真誠—淺談「原生藝術」(Art Brut) 的發展與影響〉,《覓南美》第10期(2020.10), 頁33-42。 | |
2020 | 〈臺南製造—張武俊與月世界攝影〉,《覓南美》第9期(2020.08),頁 41-50。 | |
2019 | 〈謙和‧無私—蔡國傑談父親蔡草如〉,《覓南美》第6期(2019.12),頁47-52。 | |
2019 | 〈我畫‧故我在—追求超越寫實繪畫實驗的許武勇〉,《覓南美》第5期(2019.10),頁39-46。 | |
2019 | 〈自學有成的色彩魔法師〉,《覓南美》第4期(2019.08),頁29-36。 | |
2019 | 〈以愛寫真—2018臺南國際攝影藝術節策展人陳伯義談焦點攝影家許淵富〉,《覓南美》第3期(2019.06),頁27-34。 | |
2019 | 〈記點點、憶恩師—訪洪碩甫談許淵富的攝影教學與影響〉,《覓南美》第3期(2019.06),頁41-44。 |
瀏覽數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