聯絡我們
所辦公室 / 博物館學組 行政助理|洪蕙妤 電話|06-6930100#2641 傳真|06-6930471 信箱|em1832@tnnua.edu.tw 位置|圖資大樓後棟1樓 |
所辦公室 / 古物維護組 行政助理|邱郁雯 電話|06-6930100#2670 傳真|06-6930521 信箱|em2601@tnnua.edu.tw 位置|古物維護組大樓1樓 |
楊翎 兼任教授
兼任教授
學 歷 |
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博士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 Certificate in Museum Science Program, Texas Tech University
|
經 歷 |
2024.1-迄今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員兼人類學組主任 2017.2-迄今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展示組研究員 2021.2-迄今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兼任教授
|
研究與專長領域 |
博物館人類學、文化設計與展演、環太平洋區域、醫食人類學、視覺人類學
|
期刊論文著作 |
2023 楊翎,食物、身體與禁忌:以臺灣當代民間流通善書為例。中國飲食文化19卷第一期:37-87。 2020 楊翎(第一與通訊作者)、李作婷、廖紫均、劉憶諄,地方性食物展演建構策略:以「好好吃-臺灣飲食文化特展」為例。博物館學季刊34(1): 87-115。 2016 楊翎,紐西蘭博物館的後典範興革:從島嶼記憶之重塑與展演談起。博物館學季刊30(3):31-65。 2015 楊翎,想像與再現之間:以「藍天紅土的子民──北美西南印第安文化」特展為例。博物館與文化第10期: 67-100。
|
專書著作 |
2025 楊翎主編,微塵競色 ≋科學攝影事件簿2023~2024。臺中: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。 2022 楊翎主編,無界∞鏡相:科學攝影事件簿2020~2021。臺中: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。 2021a 楊翎編著,〈世界原住民族議題:從毛利族反思〉、〈移動的歷史:從北美地區探究〉。刊於《族群、性別與國家的歷史》(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選修歷史),第一篇〈原住民、移民與殖民〉第一、二章,頁2-51(教科書)/頁3-51(教師手冊)。臺北:三民書局。 2021b 楊翎主編,浮光≒謎離:科學攝影事件簿選集2018-2019。臺中: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。 2018a 楊翎主編,等待>祕鏡:科學攝影事件簿選集2014-2017。臺中: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。 2018b 楊翎,臺客餓勢力:從臺灣飲食文化展演談起。刊於《認識臺中:城市的紋理與精神》,陳杉根主編,頁202-249。臺中:臺中市政府公務人力訓練中心。 2016 楊翎主編,驚豔•新視野:科學攝影事件簿2014~2015。臺中: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。
|
研討/研習/論壇 |
2023 聖物、標本、藝術到珍寶:從大洋洲物質文化的博物館誌談起。發表於「『神聖之美──宗教藝術與體驗』學術研討會」。臺灣宗教學會、法鼓學校財團法人法鼓文理學院佛教學系主辦,研討會論文集20231020C3-3:1-12頁,新北市:10月20-21日。 2022 百年封藏跨海迴返與再現之徑:以馬偕牧師蒐藏臺灣原住民文物為例。發表於「文物流轉•記憶接軌—臺灣原住民族文物典藏調查研究回顧與前瞻論壇」。原住民族委員會、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族發展中心主辦,臺北:12月2日。 2021a 視覺人類學VS.民族誌影像、民族誌影片—臺灣原住民篇。發表於「110年度全國原住民族文化館分區輔導網絡運用計畫」研習會。原住民委員會原住民族文化發展中心、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主辦,新竹:8月23日。 2021b 原住民與博物館。發表於「鄒族傳統領袖暨文物的相關田調研究及策展計畫」研習會。臺南市政府原民會主辦,嘉義:10月22日。 2021c 楊翎,公民科學新鏡界: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「科學攝影」展演的瀰漫力量。發表於「2021全國科普論壇」,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主辦,2021全國科普論壇大會會議手冊暨論文集,頁251-255,屏東:9月25-26日。 2020 疫病與療癒之道:以臺灣民間善書為例。發表於「靜/境的力量」國際學術研討會。臺灣宗教學會2020年會。臺灣宗教學會、國立成功大學主辦,靜/境的力量:2020學術研討會論文集,頁1-26,臺南:10月16-17日。 2018 食物、身體與禁忌:以臺灣民間善書為例。發表於「宗教的多元與富雜」國際學術研討會。臺灣宗教學2018年會。臺灣宗教學會、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主辦,臺中:7月24-25日。 2017 我吃故我在:博物館食物展演的實踐與意義。發表於「人以萬物為尺度」研討會。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STS年會。高雄醫學大學主辦,高雄:3月25-26日。 2016 博物館的在地嵌入與雙重主義:從紐西蘭毛利政策談起。發表於「原住民族與博物館系列講座」。國立臺灣大學原住民族研究中心主辦,臺北:4月12日。 2025 許蒼澤鏡頭下的鹿港小鎮: 在地觀點、影像詮釋、田野共作、典藏近用、展示策劃。文化部計畫編號114A002。 2024 楊翎、曾美華,美國舊金山博物館暨保存修護中心考察、觀摩與交流。公務出國報告。臺中: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。網路資源,https://report.ndc.gov.tw/ReportFront/ReportDetail/detail?sysId=C11301948。 2023 科普活動:公民科學新鏡界:國立自然科學博物「科學攝影」徵集、展示、教育推廣暨巡迴活動(主題五)。科技部計畫編號:NSTC111-2515-S178-001。 2022 疫病的「善」知識——民間善書的身體對證經驗和療癒觀研究。科技部計畫編號:MOST110-2635-H178-001。 2019 何恭算、楊翎、劉德祥、江品君,「科學攝影:自然與藝術之迷特展—赴浙江自然博物院巡迴交流合作」公務出國報告。臺中: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。網路資源,https://report.nat.gov.tw/ReportFront/ReportDetail/detail?sysId=C10801221。 2018 「科普活動:驚豔新視野-科學攝影特展暨巡迴展2015~2016」期末成果報告。科技部計畫編號:MOST 104-2515-S-178-003–MY。 2016 「驚豔•新視野:科學攝影—雙年巡迴特展洽商計畫」公務出國報告。臺中: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。網路資源,https://report.nat.gov.tw/ReportFront/ReportDetail/detail?sysId=C10503611。 2015 「科學攝影巡迴拓展:浙江自然博物館洽商計畫」公務出國報告。臺中: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。網路資源,http://report.nat.gov.tw/ReportFront/report_detail.jspx?sysId=C10403552。
|
策展主持作品 |
2024a 微塵競色≋第8屆科學攝影。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主辦。 2024b 博物繪:浙江自然博物院典藏特展。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主辦。 2023 農業生態廳《臺灣農家樂》、《包種茶香》多媒體節目更新。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主辦。 2021 無界∞鏡相:第6+7屆科學攝影特展暨巡迴展。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主辦。 2020 農業生態廳《農業科技援外》多媒體更新。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主辦。 2019 浮光≒謎離:第4+5屆科學攝影特展暨巡迴展。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主辦。 2018 「等待>祕鏡:科學攝影」科技迴廊多媒體展映。科技部指導、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主辦。 2017 等待>祕鏡:第參屆科學攝影特展暨巡迴展。科技部指導、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主辦。 2016a 好好吃:臺灣飲食文化特展暨巡迴展。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主辦。 2016b 「驚豔‧新視野:科學攝影」科技迴廊多媒體展映。科技部指導、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主辦。 2015 自然與藝術之迷:2015科學攝影特展暨巡迴展。科技部指導、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主辦。★本展榮獲2015科技部科普活動計畫海報競賽金牌獎。
註:楊翎完整著作參見網址:https://libknowledge.nmns.edu.tw/nmns/googlehtml/newstaff/A059_HU02.html |